長江商報消息 ■謠言剋星
  坊間流傳著一些雞的某些部位不能吃的說法:有說翅尖不能吃,因為雞是在翅尖被打針的,會聚集毒素;有說雞脖子不能吃,因為上面有很多淋巴;也有說雞有一個部位叫做“法氏囊”,有大量淋巴,不能吃。到底孰真孰假呢?
  雞的“尖翅”跟“翅尖”,其實是兩個部位。雞的尾骨退化,末尾幾塊尾骨愈合成一塊尾綜骨,該部位肉質滑嫩,稱為“尖翅”,俗稱雞尖、雞三角、雞屁股等,這和雞的翅膀尖風馬牛不相及。
  雞的皮下註射給藥部位,多選在皮下組織豐富,也就是皮較“松”的地方。在翅膀附近註射一般選取翅下而不是翅尖,比如疫苗的皮下刺種。雞身上還有其他種種註射部位,並不是這些部位就都不能吃了,畢竟抗生素是要跟隨循環系統游走全身的。更何況,許多抗生素還是通過飲水來給的。
  而被稱為“尖翅”的雞屁股部位,的確有兩個應該被摘除的結構:“尾脂腺”和“腔上囊”。
  尾脂腺是雞身上唯一的脂肪性腺體,一共兩枚,在雞屁股背側呈對稱分佈。雞會用喙來啄取尾脂腺分泌的脂肪為羽毛“上油”,以對羽毛起到隔離、保護作用。由於活雞這一部位直接向外界環境開放,且被雞啄來啄去,容易引發腺體阻塞或者炎症等,因此還是摘除為好。
  而腔上囊位於雞直腸的上部,是體液免疫的中樞淋巴器官。不僅是雞,所有動物的大型淋巴器官(如胸腺、脾臟)都不建議食用,因為那裡往往包含大量沒有來得及分解的病原體及細胞殘骸、代謝廢物等異物。即使高溫烹飪,一些嗜熱菌也可能不會被殺死。腔上囊被意大利解剖學家法布里奇烏斯首先發現,故又稱“法氏囊”。對於採用規範化流程屠宰後的肉雞,尾脂腺和腔上囊都是被去除了的。
  除了雞屁股上的兩個部位之外,另一些腺體也是需要在宰殺時去除:
  鴨、鵝等水禽在頸胸和腰部位各有一對淋巴結,雞體內則沒有成形的淋巴結;但它有沒被膜包覆的淋巴集結體。腸道周圍分佈淋巴集結在屠宰加工時一般都已經處理掉;脖子表皮下也有一些明顯的小型淋巴集結。這些小型淋巴組織如果沒有發生病變,吃下去倒也不會對健康產生危害。如果喜歡吃雞脖子,又不放心,可以將脖子上的雞皮剝掉再吃。
  甲狀腺、甲狀旁腺這些大型腺體所含的激素較多,標準化屠宰時會和殘餘的氣管一同摘除,自己殺雞時可註意去除。
  雞的內臟雖然小,但是也可以成為美味。脾臟是外周淋巴器官需要切除;肺臟和氣管易含有致病菌也需要拋棄。中國人所稱的“雞雜”一般包括肝、腎、胗(肌胃)、雞腸等。肝臟具有代謝、解毒等功能,而腎臟擔負排泄有害物質的責任,肌胃則將食物磨碎。這三種內臟與一些有害物的代謝直接相關,有害物質可能會在此殘留;心臟則沒有此類問題。因此,雞肝、雞腎、雞胗、雞腸不應該頻繁大量地食用,不過偶爾食用不必擔心。
  據《果殼網》
  ■ 暗號(畜牧學碩士)  (原標題:雞脖子、雞屁股 到底能不能吃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m84wmf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